|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文化 > 米脂窑洞古城

米脂窑洞古城

关键词:米脂窑洞古城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陕西榆林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sxmz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2149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米脂古城的窑洞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
    世人皆知,古老的米脂城曾经养育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不过,米脂城的另一个美丽“女儿”却一直不为人知。
    她,就是被誉为“中华民族瑰宝”、举世无双的米脂窑洞古城。
    2008年末,带着好奇,我们踏上了探访古城之路。
    百年以后子孙依然为之深感自豪
    29岁的米脂姑娘姜玉宁虽然已经出嫁,但她还是更愿意住在自家的院落里,并为这个院落而深感自豪。
    她已经是这个院落的第五代主人。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姜玉宁的老祖先、陕北知名财主姜耀祖历时16年耗巨资兴建了这个鼎鼎大名的院落——姜氏庄园。庄园的门洞上至今遗存着老主人书写的“大岳屏藩”四个大字。
    庄园分为上院、中院、下院和寨墙等几个部分,每层院落均由数个窑洞构成。最为讲究的当数主人居住的上院。一进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间正窑,左右各三间厢窑肃立两旁。只有靠近正窑才会赫然发现,原来在正窑两侧还各隐藏着两间暗窑。这就是陕北最著名、最典型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四合院。
    在为庄园整体格局所震撼的同时,认真打量各处细节,你同样会被深深折服。且不说那高高门楼上精心雕琢的木刻福寿图,也不说那中国特色的影壁前后寓意吉祥的鹤立鹿卧画,单单是院落中间那个巧妙利用水循环驱虫、散热的石床,就充分展示了当时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整个院落可以说是中国民间建筑学、雕刻学、美学的一个展览馆。而姜氏庄园只不过是米脂窑洞古城众多窑洞四合院的一个优秀代表,这样的院落古城有数十个。
    古城的窑洞开凿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多数建于明、清两朝。窑洞四合院的形式据称由当地大户人家首创,后来普通百姓争相模仿,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窑洞古城。
    在这些或奢华、或普通、或简陋的窑洞四合院里,世世代代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劳作,休养生息。当地人不知道的是,在默默生活的同时,无意中他们已经将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成果传承了下来。
    窑洞古城这一独特的中国生土建筑模式,首先引起了西安美院建筑环艺系师生们的浓厚兴趣。系主任吴昊教授指出,当代建筑普遍缺少地域文化色彩,忽略创作研究,设计过于商业化,结果导致很多城市建设千篇一律。而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材料特性的窑洞古城,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生态意义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最符合我们当代社会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文化范畴的典范。
    变革年代窑洞文化面临传承危机
    古城老居民常顺利近来一直盘算着卖窑洞的事情。
    他在单位已经购买了两套住房,本来不想再继续住在这里,但因瘫痪的77岁老父亲不愿离开,所以他只能暂时“委屈”一下。
    “等老人走了,我就把这窑洞卖了,没人住,我还留着它干什么?”他说。
    与常顺利一样,杜继昌老人的孩子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他们在米脂新城或榆林市先后买了楼房,只剩下年逾七旬的老两口还在无怨无悔地守候着那个至少有200岁的古老院落。
    如今的古城,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离开窑洞,搬进楼房。随便走进一家窑洞,出来招待的几乎都是年迈的老两口。即便有个别年轻妇女露面,一打听,也往往是因为子女上学、做生意等各种原因租住在这里的县城周边农民。
    俗话说,人气养房。有些窑洞因为常年没人居住,已经出现了垮塌的现象,数百年窑洞的残垣断壁让无数人为之叹息不已。
    县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主任姬铖痛心地说,古城里的窑洞大多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袭,按理每年都应小修一次,每十来年就应大修一次,可是现在因为年轻人大都搬到了楼房里,再加上按古迹修理房屋比建一个新房花费还要多,窑洞没人住自然也就没人去修理。至于那些租住的房客,就更不可能去维修房屋了。因此,这些年来,古城其实一直在不断破败下去。现在,古城里大约80%的房屋都成了危房。
    当然,年轻人不愿住窑洞古城也有他们的理由。在他们看来,这里街道狭窄,道路崎岖;这里远离市场,商业萧条;这里一院多户,没有隐私……
    古老的窑洞,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需要,传承数百载的窑洞古城面临着无人居住、难以传承的尴尬。
    保护不力古城建筑遭遇破损之痛
    大成殿,位于米脂老城东大街,是县里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现在,它是东街小学的仓库,殿里遍布灰尘,塞满杂物。李自成行宫博物馆原馆长申长明老人指着地上一块字迹虽已模糊、但仍能辨认,被用来当做台阶的石碑遗憾地说,“这块碑记录了清朝康熙大帝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现在竟然被当成了台阶石,真让人心酸啊!”
    站在殿外,原本可以毫不费力地仰望到远处葱茏的文屏山。然而,现在殿外不远处一座尚未完工的六层高楼将仰望的视线阻挡得严严实实。据县文体事业局局长乔雄波介绍,这块土地原本属于县自来水公司,后来被拍卖给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即将竣工。他说:“我们也知道这样会严重破坏窑洞古城的整体风貌,可是我们没有法律依据去阻止施工。”
    现在的窑洞古城,时不时有现代楼房拔地而起,瓷砖贴面随处可见,三条大街的沿街门面建筑及百年窑洞院落大门、影壁、脊兽、花草等脆弱部位破损严重。西安美院在米脂古城详查细测了70多个院落,发现已有7处瓷砖贴面和14处大的破损。
    据了解,窑洞古城遭破坏由来已久。其中,在文革开始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破坏,是纯粹性破坏,现在很多窑洞人家门口的残破石鼓就是那时的“杰作”。而改革开放之后的破坏则以“建设性破坏”为主,名为建设,实为破坏,最为可惜。
    多管齐下确保古城文化世代传承
    谈起古城保护面临的严峻现实,乔雄波显得忧心忡忡。他用“喜忧参半”这个词语来形容当下的窑洞古城保护现状。
    喜从何来?
    他解释说,虽然窑洞古城目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格局、整体风貌一直没有变化,窑洞古城大型窑洞群落的性质始终未变。
    去年县财政拿出1500万元将窑洞古城的几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维护。同年6月,县委、县政府通过了《米脂窑洞古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正在等待县人大的审议通过。9月16日,省政府还将米脂窑洞古城列入了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古城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有这些都将大大推动窑洞古城的保护。
    忧在何处?
    乔雄波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干部群众尤其是广大住户对窑洞古城的重要价值理解得不够。同时,政府保护窑洞古城的力度也远远不够,实质性动作偏少。
    针对古城保护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当务之急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严令停止建设性破坏。对于那些自然破损严重的古老窑洞,应抓紧实施抢救性保护,因为一旦失去,将永不能再生。至于那些新建的现代建筑,为了老城的保护和发展,以及保护老城区面貌的连续性,甚至可以采取拆除重建的办法。
    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将窑洞古城的保护、开发包装成一个大项目,千方百计引资融资,借鉴平遥古城当年开发的模式,用外来资金发挥古城潜在的价值,再拿古城价值发挥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来进一步保护、开发古城,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是未来长久之策。
    在窑洞古城保护方面,西安美院师生可谓功勋卓著。近千名师生在吴昊教授的带领下,对窑洞古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测绘。吴昊教授自豪地说:“现在就算窑洞古城全部毁了,按照我们的测绘图,也完全可以将它重新复原。”不过,他认为,“保护古城现状远比破除后重新仿古建设的价值高的多。”
    他说:“保护是要付出代价的,仅靠当地政府的保护意识远远不够,首先资金投入就是个持续问题,当地财政也会因此而力不从心。古城保护要得到榆林市的重视,把米脂窑洞古城纳入到榆林市整体文化资源中去,做好长远规划。另外,最基础的工作是要让老百姓自身意识到窑洞古城保护的价值。比如以后可以发展旅游,游客多了,老百姓自然也会得到实惠。窑洞古城的保护工作很多可以借鉴韩城党家村的成功经验。”
    专家、学者的建议终归只是建议而已,古城文化的传承还要靠当地政府特别是当地人民来实现。只要心里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敬仰和热爱,一切都将不会是难事.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